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2011年度史丹福樂壇頒獎典禮

又到年尾! 一如既往,搶先新城、叱咤一步分享今年我最喜愛的20首歌曲。經過心境,高低起跌,在旋律裡聽著風景過,但求陪你在時代曲中穿梭。;)

第二十位:蔡卓妍《年年》
(作曲:Eric Kwok 填詞:林若寧 編曲:Eric Kwok 監製:Eric Kwok)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年年》是一個很bittersweet的愛情故事。一位內斂的男生愛上了一個女孩,但久久不敢展開追求。女孩其實亦對男生很有好感,每個情人節都暗暗希望男生能作出表示。遺憾的是,女孩每次都失望而回,男生依然只把自己的愛意放在心裡。日復日,年復年,女孩白白等了無數個佳節。最後直到女孩離開的一天,兩人依舊只能保持著這「朋友」的關係。
雖然阿SA的演繹不能算得上是很好,但Eric Kwok的曲配合到她的唱法,而且歌詞很有意思,提醒著各位,遇上了令自己心動的人就不要再等了,否則一段良緣可能就這樣白白斷送。

第十九位: 吳雨霏《雞蛋愛石頭》
(作曲:伍樂城 填詞:林若寧 編曲:伍樂城@Baron Pro 監製:Gary Chan / 伍樂城@Baron Pro)
有一些歌,因為它熱播之時不知不覺走進了你的生活裡,所以每次聽到都會令你回想起那段時光、那種感覺。《雞蛋愛石頭》算是屬於這種吧。
《雞蛋愛石頭》時Kary在金牌的告別作。伍樂城的曲悅耳易上好,有不錯的流行條件。林若寧的詞則用了一個蠻有趣的比喻,「以卵擊石」倒也聽得多,但如果雞蛋愛上石頭,又會怎樣呢?「雞蛋」花光一切心血只為了要「石頭」多看一眼,但有鐵石心腸的「石頭」繼續如泰山般絲毫不動。「雞蛋」希望可以「滴水穿石」,以時間磨琢堅硬的「石頭」。然而自己的悲劇命運始終不能被逆轉,經過多年來的死守堅忍,從焦急期待拉鋸等到心淡破碎枯竭,「雞蛋」軟弱下來了,決定要走出這浩劫。
後來在網上看到另一個故事,也是有關「雞蛋愛石頭」的:
看,也許有時候,不屬於你的就是不屬於你的,再死心不息也該要認命吧。引用醫神Dr. House的名句:“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再引用林詠琛在《思憶橋》中的名句:「面對令你心動而相戀無望的人,最好悄然躲開,因為單是相見,已是一種傷害。」

第十八位:Swing《那邊見》
(作曲:Swing 填詞:黃偉文 編曲:Swing 監製:Swing)
天下沒不散之宴席,不經不覺又到了Swing解散,告別樂壇之時。告別的作品是最簡單,卻又最動人的《那邊見》。
Swing在音樂上素來有獨當一面的風格。2002年沒有開咪宣佈就解散了。09年Swing又再出現,他們大玩不同曲風,Jazz、Hip Hop、R&B皆有,題材幽默,社會、環保、玩樂,五花八門,甚受各大樂迷歡迎。2011年於Swing的紅館演唱會落幕,各人淚流披面,Swing再次解散。
生離死別,本來就是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有些朋友想見面,有些承諾講了廿年,有些遊戲玩到一半未完,也只能,那邊見……」人在世上,總有許多未了事,然而一旦到了別離時刻,未了也得暫了。歌中貫徹著黑色幽默:「明晨幻作一絲青煙,或跳級與上帝共存,我要是走先去找足夠睡眠,過幾年,那邊見。」有一種笑喪的意味,又有點淡然淒美的詩意。
這又似乎與曲終人散的Swing互相呼應,現在你我未必有幸再在一起,但或許有一天會在那邊­見面。離別就是要讓我們「回頭學會珍惜今天」。
Swing,後會有期。不知香港樂壇何時才會有另一隊如此有音樂才華,又幽默鬼馬的樂隊呢?

第十七位:梁漢文《一再問究竟》
(作曲:林健華 填詞:小克 編曲:林健華 監製:林健華)
離開人世已十九年的陳百強,影響力一直還在,不斷有以陳百強為主題的作品或翻唱問世,向他致敬。今年,梁漢文就有首新歌《一再問究竟》,由小克填詞,作為陳百強在一九八五年灌唱的《不再問究竟》的續集,互相呼應。
二十年前,一個傷心人呆站街中望天感嘆,卻屢被一個天真街童的無心話語刺激,情感幾乎崩潰。街童問他何事眼晴又紅又腫,滿懷心事的主角只好報以苦笑,解釋風砂入眼;街童一再追問,主角只好陪伴街童玩耍,希望街童不再問下去。(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zWM6_zIAk)
二十年後,街童長大了,踏上了哥哥的舊路,回想起以往不停問哥哥何以要哭,方知自己當年年少無知,害苦那位哥哥,亦了解到人生煩惱無數。今天,卻沒有另一個孩子出現了,他反而可以一心避靜,並明白到「不再需要問究竟」,只是「用沉默當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小克完成這份詞的時候,正正是十月二十五日,陳百強先生的死忌,可謂無考不成話。
梁漢文向來是我頗為欣賞的歌手。每次唱k,我也總會選幾首他的佳作。甚至試過把他其中一首我很喜歡的作品改篇成超短篇小說。曾經大上大落的他,能再度遇上一首適合他而又有意思的歌曲,當然令人開心的事。衷心希望他之後可以找回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讓他的努力可以得到愛歌之人的認同,加油。
題外話,《一再問究竟》的構思及典故,是媽媽在歌曲還未推出時在收音機聽到並跟我說的,可見我的媽媽都頗「in」而緊貼音樂潮流啊。

第十六位:王菀之《水百合》
(作曲:王菀之 填詞:林夕 編曲:馮翰銘@ the Invisible Men 監製:馮翰銘@ the Invisible Men)
不得了,以為《最好的…》已經是Ivana偏鋒的顛峰,誰不知轉個頭,又有一首比《最好的…》更好的《水百合》。
水百合,又名子午蓮、睡美人等等,花語是純潔或純真的心、信仰或是幸福,亦是聖潔、坦蕩、脫俗的象徵。今次歌詞借水百合再次大談藝術家的性格,我行我素,不理他人的欣賞與讚譽,如水百合般榮辱不驚,從花蕾中綻放般,想開便開,從不需理會他人如何看待,「離開水影的我可不可愛我自存在。若不開心得到歡心厚待,我不如不開。」如此瀟灑地與世無爭,把整件事昇華至藝術層次,捨Ivana其誰?
除了林夕一份度身訂做的好歌詞外,幕後功臣馮翰銘轉折多迴的編曲也當然功不可沒,詭秘的鍵盤琴音、渾厚的小提琴聲、被扭曲的男聲低吟,在驚艷底下再鋪上一層堅決的搖滾風,令人驚嘆不已。
Ivana在作品中又繼續任性地寫出極具各人風格的偏鋒旋律,如驚濤駭浪,又如千軍萬馬,為樂壇注入震撼的力量。王菀之,如水百合般繼續盛放吧!

 第十五位:楊千嬅《火鳥》
(作曲:陳輝陽 填詞:林夕 編曲:陳輝陽 監製:陳輝陽)
記得以前小學的時候,蠻喜歡楊千嬅的。小小的我常常在嘴邊哼著《可惜我是水瓶座》、《姊妹》……然而不知怎的,她似乎突然間在我的音樂世界消失了,在amusic的成績就更是不堪入目。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對她的歌好像再也沒有感覺(即使是其他人就還不錯的《撈月亮的人》、《原來過得很快樂》、《飲酒思源》)。
聽到這首《火鳥》,不禁有一絲懷念的感覺。啊!有點像了。這首歌使用的是楊千嬅當紅的時期的黃金班底,陳輝陽配林夕。旋律動人,歌詞華麗,楊千嬅亦唱出一種成熟的韻味,優雅而華麗。也唱出中對一種堅強,一種愛情及生活的信心。
網上有不少評論甚至把這歌形容為「浴火重生」、「置諸死地而後生」、「華麗地燃燒」。「浴火重生」,我覺得倒也未至於,只不過很久沒聽過這個楊千嬅,一聽的確是有些感動。
曾經由山頂墮進深谷,陷入低潮,期望這「火鳥」重生以後可以一飛衝天,展開熾熱的翅膀,繼續飛舞,造福我們這些樂迷。

第十四位:C AllStar《樂天女孩》
(作曲:Cousin Fung 填詞:小廣 編曲:Cousin Fung 監製:簡@groovision)
這首歌是我為summative閉關苦讀時的心靈支柱之一。

歌詞的內容很簡單:
有一個女孩生活艱「辛」,但樂安天命,所以活得快樂;
另一個女孩生活「幸」福,但並不知足,所以從不快樂。
所以說,幸福的鑰匙一直都在我們的手裡,只要珍惜生活賜予你的一切,樂天知命,艱辛也可以得到幸福。

「『幸』得在自己『辛』上加上一臂
幸福嘛 定 艱辛嘛  一線之差」

最後,想說一個關於幸福的小故事:
草原上有對獅子母子,小獅子問母獅子說:「媽咪,幸福在那裡呢?」
母獅子回答說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呀....
於是小獅子不斷追著尾巴跑,但始終咬不到,
母獅子笑著說:「傻孩子,幸福是不會這樣得到的。」
只要你昂首向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隨你.....

第十三位: 古巨基《窮我一生》
(作曲:方鉑深 填詞:李焯雄 編曲:陳廸 監製:古巨基/曹軒賓)
最動人的愛往往都不能由物質堆砌出來,所以很多時候匱乏之下的愛反而更加令人感動。《窮我一生》這首歌就是要對愛人說:就算我一生貧窮,我也要窮我一生去愛你。
歌曲旋律簡單而動人,加上古巨基深情的聲線,令人有種淡淡然的感動。所以我一直都覺得簡簡單單的歌曲才是最適合古巨基的。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就是那個賺人熱淚的MV(其中一個我今年最喜歡的MV),主角是一雙物質缺乏的情侶,男主角為了讓愛人實現自己的夢想,犧牲了自己的夢想。看完後真的會鼻子酸酸。愛,真是偉大。

第十二位: 容祖兒《戀人未滿》
(作曲:Eric Kwok 填詞:林若寧 編曲:Eric Kwok 監製:Eric Kwok)
容祖兒今年唯一一張廣東大碟《Joey & Joey》似乎得到的好評不少,當中更有不少高質耐聽的流行作品,而我最喜愛的則是一首沒有派台的side track小品—–《戀人未滿》。
Eric Kwok配上林若寧的組合,這次有別於Joey的一般K歌,少了「你你我我生生死死」的陳詞濫調式歌詞,多了一份描述內心掙扎的細膩。「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令人七上八落、無所適從的感覺,有時反而是最美好,最難忘的。
這種感覺很微妙,卻始終到達不了愛情。在一起的感覺是很溫暖,也不需要刻意營造氣氛,不需客客氣氣的,只要做回自己就可以。晚上睡不著,你可以打電話找她。想有人聆聽不開心的時候,你可以找她。甚麼生活中的鎖事和她分享,沒有她的生活總有點不自然。就只差那一小段距離,最終可否開花結果,大團圓結局?
另外,這個MV也令這首歌生色不少。從在影樓遇見,到一起上結他班,最後結他線把他們連上了,一個很簡單平實,卻很令人嚮往的愛情故事。

第十一位:吳雨霏《我本人》
(作曲︰楊淽 填詞︰林夕 編曲︰陳珀 監製︰Alvin Leong)
眾所同之,Kary乃唱得之人,金牌時期的Kary式有不少高水準,易上口的K歌,頗得一眾愛歌之人的歡心。然而縱然唱得好,給人的感覺卻始終只是一位小唱星。轉投環球後的首支單曲《我本人》終於令人眼前人亮,真真正正令人感覺到一個天后的影子,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內歛。
本曲的感覺很「Christopher Chak」(因為用了一個「沒有Christopher Chak的Christopher Chak班底」),戲劇感很重。Kary以女強人的角色去演繹一個都市失戀故事,就像把張小嫻式的愛情小說譜進連綿不絕的音符中。
女主角是一位現代林黛玉,對那個他一見鐘情,只匆匆見過面卻已刻進記憶裡。他短暫地出現過,最後卻還沒有發生就結束了。某日某刻,被壓抑的情感終於忍不住要爆發出來。只不過黛玉葬花般的紅樓夢情節已不可能在現今社會出現,要痛哭也只好找個藉口。究竟她是因工作失意?或是因愛戀失意?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十位:李克勤《天河》
(作曲:Eric Kwok 填詞:陳詠謙 編曲:Eric Kwok 監製:Eric Kwok)
還記得你對上一次被感動是何時?人大了是否感情就會變得麻木?
第一次在收音機聽到這歌時,已經有百般感覺從心底湧出。聽完後,不禁慨嘆:童真總是美好的,只可惜,當心態改變了,就無法回到最初。最初的純真;最初的理想;最初的感動。
不過,當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點時間,抬起頭望一望天上的天河,張開耳聽一聽收音機的舊歌,會發現天河依然燦爛,舊歌依然動聽,改變的其實只是我們的心境。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重新尋找昔日的那顆心,重新學會笑,重新讓自己生活而不只是生存。
「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自己的。但即使無法面對自己,還是不可以逃避,只要堅強地活下去,有一天,我們一定能漸漸變成一個喜歡上自己的人。」
旋律方面,這次Eric Kwok又再寫了一個最簡單而優美的旋律,很有八、九十年代時代­的味道,我第一次聽之時甚至以為是克勤舊唱片的滄海遺珠。果然,Simple is beauty。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河》令我想起了一首意境有點相近的英文舊歌──The Carpenters的《Yesterday Once More》(http://www.youtube.com/watch?v=YTaWayUE5XA/):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 for my favorite songs
Waiting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gone
B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All the songs I loved so well

Every sha-la-la-la
Every wo-wo-wo
S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g to sing's
So fine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Where he's breakin' her heart
It can really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Lookin'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And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So much has changed

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n
And I'd memorize each word
Those old melodies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All my best memories
Come back clearly to me
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希望你們在聽到這兩首歌後,能有一刻想起自己、想起年少時也曾­擁有過開懷的笑容,單純的感動。

第九位:張智霖《戀上外星人》
(作曲:Kim Bo Min 填詞:火火 編曲:黃丹儀 監製:伍樂城@Baron Pro/黃丹儀)
仰望星空,繁星點點。每一顆在天上閃動的星星,都為人們帶來了無限浪漫的遐思。所以我有時候會幻想,能拖著心愛的人的手,漫步星際,應該是世界上最浪漫,最甜蜜的事吧。
夜闌人靜之時聽著張智霖訴說這窩心的愛情小故事,加上那吉他聲帶出一點寧靜,自然會感受到歌中的深情。
所謂「情人眼裏出西施」,只要有愛,外星人(A仔 :p)也可以很美的。
第八位:周柏豪《Smily Face
(作曲:齊樂平/陳台證 填詞:陳詠謙 編曲:怒花 監製:Edward Chan/Charles Lee @ novasonic)
暗戀是世上最甜蜜,卻又最痛苦的事。單方面的愛,沒有表白的愛,只有心甘情願地付出,沒有回報,默默地在心裡的愛。然而當老天繼續故意捉弄,暗戀者痛苦著自己的痛苦,孤獨著自己的孤獨,卻始終等不到一份自知永遠也不會降臨的感情,那是多麼的難受。更難受的是你朝思暮想的她更在你面前談起她的心儀對象,心裡在淌血,臉上勉強地擠出一個比哭更難看的苦笑,a smily face。
這絕對是周柏豪唱得最動人,最有感染力的一次,完完全全感受到他那種無奈的痛。歌詞歌聲一直在心裡凝繞,百般滋味在心頭……

第七位:謝安琪《你們的幸福》
(作曲:Christopher Chak 填詞:林夕 編曲:陳珀 監製:Alvin Leong)
以下一段對無敵組合描述,改編自網上的評論:
「Christopher Chak,香港作曲人,原名澤日生,現為Passport Publishing及EMI Music Publishing旗下作曲人。作品產量不多,但曾奪得2007年度四台聯頒音樂大獎的(作曲人)傳媒大獎。
林夕,香港填詞人,原名梁偉文,二十年內創作了超多三千首的歌詞,於2008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獲得『代表香港樂壇最高的終身榮譽大獎—金針獎』。
陳珀,廣東青年女作曲家、編曲家,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修作曲兼修鋼琴和指揮,被視為中國作曲界一顆作曲新星。陳珀這位來自廣州的女編曲家得到Alvin Leong的賞識,為這些歌曲添上不少韻味。大概因她有著指揮家的背景,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西洋樂團中的不同樂器為作品構圖,以管弦樂隊作支柱、鋼琴或作伴奏或作點綴。
Alvin Leong,香港唱片監製,全名梁榮駿,曾製作的作品超過數百首。九十年代主要與王菲及張國榮合作,近年在環球唱片旗下多為陳奕迅、張敬軒、孫耀威、李克勤等歌手監製歌曲。
這四位音樂人的名字分開看還好,但如出現在同一首流行曲的製作班底上,你便知道一定會有大事發生。2007年在陳奕迅的《富士山下》中他們四位首度合作,結果作品橫掃各大頒獎禮,風靡全球華人。單是《富士山下》一曲(未計國語版本《愛情轉移》)已奪得十多個獎項,成為樂壇一大傳奇。及後他們每年都會合作推出新作,包括2008年謝安琪《鍾無艷》和張敬軒《不吐不快》、2009年容祖兒《搜神記》(國語版《赤地之戀》)和麥家瑜《不方便的真相》、2010年陳奕迅《一絲不掛》、以及近期謝安琪的《你們的幸福》…」
而這四人的無敵黃金組合的確每次都有一種令人著魔的化學力量。有人說,Christopher Chak每一次都用同一條方程式,開始悶了。但我卻依舊很受落,反正動聽的始終是動聽,他那旋律依然是那麼攝人心神、迂迴不斷、盪氣迴腸、連綿不絕、流麗動人。而且今次「雙副歌」的效果也確實夠特別,第一次聽的時候還真的有一份驚喜。
再談談林夕那充滿細緻描寫的「散文」。對著那密密麻麻的歌詞,很難立即完全理解當中的意義吧,真的要多聽幾次。在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中,人似乎已對關心身邊的事情無能為力。困於自己的小小世界裡,不聞不問,追求吃喝玩樂,那可是一種幸福?或只是一種幸福的假像?聽到這兒,不禁有一絲感慨,記得在中學的時候,總喜歡跟三五知己在小息時大談歷史政治經濟地理,天南地北,甚麼都可談上大半天,那時候同學都當我是一本「小百科全書」。現在上了大學,不知是時間少了,或是真的人大了就麻目了,看的課外書越來越少,快要連看報紙的時間都沒有了,中學時候很喜歡的歐洲歷史、地理早已忘得七七八八。唉,其實真的很令人沮喪。我想,這首歌也許特別適合我們這群被困在沙宣道象牙塔中,與世隔絕的醫學生去反思吧。
我們是否真的無能為力?可否不再莫不關心,麻木不仁?林夕選擇了一個開放的結尾,那個「他」選擇了幸福地麻木,你呢?

第六位:李克勤《孔明燈》
(作曲:Eric Kwok 填詞:陳詠謙 編曲:Eric Kwok 監製:Eric Kwok)
這是《天河》的延續吧,同樣是Eric Kwok包辦作曲、編、監,同樣是以簡單的音符觸動你心弦。然而《天河》道出的是一份無奈,而《孔明燈》所說的卻是一份希望。
或許,生活真的令人很苦惱;或許,天真的心早已隨成長而遠去,然而只要我們願意,希望仍然可以握在我們的手裡的。
「因為在我們心裡誕生願望,我們才會試著去實現它。只有能創造願望,不斷祈願的人,才會滋長出實現願望的信念和力量。實現願望的力量.由始至終,都在我們手裡。」
點燃一盞孔明燈,其實本身已經是一份很美好的情操。讓我們把願望寫下,借孔明燈把願望放到天上,讓失望成為燃料,把希望升到更高、更高。

 「天河傾出這夜美好
遺失的快樂元素 何不相信能尋到
當人生不再被看好
誠心將冀望回告 合掌等那日來到」

第五位:蘇永康《那誰》
(作曲:頡臣 填詞:黃偉文 編曲:Johnny Yim 監製:舒文@Zoo Music)
《那誰沒有下次》(Feat. 卓韻芝):http://www.youtube.com/watch?v=sdypFYw4Obo/
蘇永康回歸華星的第一撃。
《那誰》絕不是一首普通的失戀苦情歌,而是一首綿裡藏針,深入地透析人性的佳作。蘇永康擔當著失戀輔導員的角色,以極為大路,有點似曾相識的旋律,告訴我們失戀這回事,往往只是失戀者「戀戀心裡那個傷口」、不斷徘徊在感情廢墟的結果。失戀者之痛與和誰分手,根本無關宏旨;失戀者所迷戀的,只是沉溺於自憐自傷的脆弱狀態。傷口往往來自心魔,你越是對抗越是逃避,傷口就越痛,反過來,學習接納自己的軟弱,它反會慢慢的結疤。
蘇永康不少的舊歌,如《燈火欄柵處》、《不想獨自快樂》等都很深得我心。不過今次頡臣的旋律、Johnny Yim的編曲,又令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蘇永康。今天的蘇永康,經歷過人生的起跌,沉澱了的情緒,有過傷疤的人生,才能唱出如此的感覺。
此外,有三點想談談的:
一,第一次聽的時候已經覺得旋律似曾相識,但又始終想不起像哪一首歌。
二,卓韻芝的獨白實在乃神來之筆,她把歌曲又再推高了一個層次。
三,《而我不知道陳偉霆是誰》(http://www.youtube.com/watch?v=L8IurS2bioM/)也未免太太太好笑了吧。惡搞之作也可如此精彩,實在難得。而且內容「曲折離奇」,最後連立立也被一抽,實在令人意想不到。(其實立立的一段才是我笑得最大聲的。)

第四位:陳奕迅《六月飛霜》
(作曲:Kool G@Public Zoo/舒文@Zoo Music 填詞:林夕 編曲:Kool G@Public Zoo 監製:舒文@Zoo Music)
又一夕爺的神級之作,加上舒文主理的曲大有悲壯激昂的氣象,不愧為幾大高手的心血結晶。林夕用詞婉委,歌中意味深長的典故、意象、比喻橫飛,可供思考的空間深不見底,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民生皆可。

「一輩子 血汗注入拍賣場 (誰被誰越抬越上)
一輩子 價值像泡沫上揚 誓與天較量
埋下理想栽種幻想」

這段可以聯想到凱思斯的「最大笨蛋理論」:「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出更高的價格,從你那兒把它買走。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無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把它從你那兒買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那獵物也是獵人」,恰好形容這個理論。
熟悉歷史的人都可能聽過荷蘭鬱金香狂熱的故事吧(據說那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泡沫)。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那些瘋狂投資樓市、股市的人其實又與當年那些囤積病鬱金香的荷蘭人有何分別呢?

「當 習慣附和大家講的真理都得到獎賞
未慣十字路口挑選方向 離隊要膽量 拒絕跳牆 」

這不正正就是「羊羣心理」的寫照嗎?趨勢形成的時候,大家都毋須獨立判斷,跟風者當然得到獎賞。要當離羣之馬,談何容易?記得中學化學老師葉sir曾說過,「羊羣心理」是生物從natural selection中獲得的能力,因為它可以保證一個物種要不就全部生存,要不就全部滅亡。人類一直「羊羣心理」下去,到底會全部生存,抑或全部滅亡呢?

「欲求未滿 剩下砒霜 當菜汁分享
猶如吞仙丹上月亮 誰有膽設想這世間下場」

又令人聯想到政府的暴政、惡法。砒霜般的政策,被推銷官員包裝成仙丹。如果大家都對不正常習以為常,吞聲忍氣,甚至把它們當仙丹般服下,爭相分享,結果會怎樣呢?

「最可笑的 喊亦正常
最悲壯的 笑亦正常
哪一個可 發育正常」

各式各樣的不正常現象都談過了,但我們又究竟有否想過,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呢?六月飛霜,皆因人間有冤,黑白顛倒。但究竟我們當中,是否有人真的明辨是非呢?

第三位:王苑之《末日》
(作曲:王菀之 填詞:黃偉文 編曲:馮翰銘 監製:馮翰銘)

末日,一個越來越受人關注的題目。假如末日真的要來臨,你會做甚麼?
Ivana這次不玩花巧,以一個很大眾化的旋律來帶出一個甚有意義的問題。很喜歡斥測blog主提出的一個概念:「如果有世界末日,我們如何得知?照這樣說,一個人如果死了,他就不會知道世界末日是否已經發生。也就是說,世界末日如果要被感知,一個人就要在死之前看到其他人都死光。換言之,知道『這是世界末日』的條件,是『全世界人都死掉,而你是最後一個』。原來,世界末日這概念只屬於人類自己的想像。世界末日真的來的時候,我們只有七十億分之一的機會知道。所以,以下的想法還是比較有意義:每個人生命結束的時候就是他的末日,面對世界末日和面對死亡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人每天都在步向自己的末日,但人亦不必只懂等待死亡,而是可以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命有終結的事實,真正去活出生存的美麗。

“Neither the sun nor death can be looked at with a steady eye.”  - 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

「如果禍與福都躲不過,就每天當沒明天,捉緊愛人過。」既然每個人都有離開的一天,何不捉緊現在,好好珍惜自己所愛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活得比想像中更好。切勿讓自己在離開的一天有任何的遺憾。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Wyman在劇場版中的獨白,這又是另一神來之筆,令動人的歌曲更加動人。特別喜歡:
「而你剩低落嚟嘅時間 只係夠打一個電話 一個電話
 呢個電話 你會打俾邊個?」
「最後十八秒鐘 完喇 證實係虛驚一場
 不過 如果你已經知道呢個電話打俾邊個
 同佢講啲乜嘢 點解你唔而家就打呢?」

最後,忍不住再讚多Ivana一次。她音樂造詣及創作能力之高當真令人咋舌,加上那獨特的藝術氣質。這樣的才女,很難不令人喜歡吧。「說香港樂壇壞話的人,還未懂得王菀之的好。」

第二位:胡夏《那些年》 
(作曲:木村充利 填詞:九把刀 編曲:侯志堅 監製:薛忠銘)
今年的年度電影,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莫屬。電影早就打破了台灣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那些年……」也不知不覺成為潮流用語(甚王有點過份濫用)。而電影主題曲《那些年》,也由九把刀親自執筆。由原創者自己填的歌詞,當然最能配合小說及電影,也最能不加修飾,直接地深入你心窩,觸動你的心弦。說《那些年》是近十年來最成功的中文流行文學作品,應該也當之無愧。
明明是老套的青春男女,暗戀和追求的故事,卻依然能夠打動無數人,大概是因為喚起了很多人青春歲月的記憶吧。這就是歌曲(小說、電影)最成功之處──引起大家回憶起「那些年」青春的美好回憶,由「那些年,我們一起穿的校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lecture」,到「那些年,我們班上沒女孩」。九把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你的心中又有沒有那個成績好,梳起馬尾,如鄰家女孩般的乖學生?

「座位前,座位後。
男孩衣服背上開始出現藍色墨點。
一回頭,女孩的笑顏,讓男孩魂縈夢繫了八年,羈絆了一生。」

當年的衝動、當年的傻氣、當年心裡的騷動,總是另人回味。當年喜歡過的,暗戀過的,追求過的,也許這一生也不會忘記。
忽發奇想,其實香港也有不少有心又受歡迎的流行文學作家,不知我們又可否做出一個「小說x電影x音樂」的作品呢?記得之前Wasabi曾推出過《不能談情 只能說愛》的小說及小說配愛概念唱片,當中亦出現過如《找我》(http://www.youtube.com/watch?v=0Ax-FFWiPBs)等高質素的作品。而且以影像與音樂配合文字,可以以文字帶出故事,音樂帶出情感,相輔相成。如果香港作家多作這嘗試,又是愛歌之人,愛書之人的福了。期待未來會有首林詠琛填詞的《思憶橋》、《共生》,又或是鄭梓靈填詞的《甜甜圈的約定》、《離不開》……

第一位:方大同《好不容易》 
(曲:方大同 詞:方大同 編:方大同 監:方大同/Edward Chan/Charles Lee)
這是一首方大同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流麗的編曲、浪漫的旋律,用最直接的方法,把所有的愛排山倒海地傾瀉而出,完全不需費神思索,就感受到愛的美滿。全首歌的主旨「好不容易,好不容易,好不容易,愛到你」,層層遞進,語氣越來越誠懇,越來越堅定,彷彿要克服世間一切的困難,高聲地告知全世界「我愛妳」。聽著這歌,簡直有一種「想要擁抱的幸福感覺」。
壓軸的超長outro,也許是史上最迴腸盪氣的outro。高達六十多人的磅礡弦樂配置,帶領著我們在各種樂器間穿梭,每一粒音都是如此甜蜜,如此浪漫,呼應著好不容易得來的幸福完美結局。在這兩分幾鐘,你可以慢慢想像將來與她完成愛情長跑,激情慢慢變成細水長流,到生兒育女、兒孫滿堂,最後白頭到老,live happily ever after。
「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愛上一個人不容易,你愛上的人都同時愛上你更不容易,到最後兩人可以克服所有困難,同諧白首,更是好好好不容易。願天下有情人都可以捉緊自己的所愛,珍惜眼前人。

(寫於2011年12月2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