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瑞士人與法國人,香港人與中國人

到瑞士住hostel,一位地道瑞士人介紹瑞士時跟我們說:「如果你見到瑞士人,千萬別說『我都會法語』、『我喜歡法國』、『我到過法國』之類,我們不同法國人,我們討厭法國人。我們在日內瓦建的圍牆就是為了防禦法國入侵。而且瑞士人非常誠實,自助買車票,從沒有人查車票,因為我們會考慮整個社區,假如每個人都誠實,整個社區的質素才會上升;法國人則自以為是,只考慮自己利益,不誠實貪小便宜,結果令整個社區的質素下降。總之我們不同法國人,我們討厭法國人。W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that's all!!


我當時有點衝動跟他說:「如果你見到香港人,千萬別說『我喜歡中國』、『我到過中國』之類。我們不同中國人,我們討厭中國人。We don't even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有病就要「醫住先」?

【明報專訊 港聞2015520 星期三】曾以癌症比喻佔中行動的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圖),昨在商台節目表示,通過政改方案等同有病要「醫住先」,否則是等死。 盧寵茂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以白血球含量比喻政改,指含量不一定是百分百達標才是正常,普選沒有國際標準,要視乎實際情况,現時要改變人大 831決定是不切實際,若為香港好,大家都要向前行。 他又指出,佔領運動至今,不守法的思想仍然存在,破壞社會法治,例如在學生活動舉黃傘、趕走內地遊客,擔心這些思想會像癌症遺傳下一代。

盧教授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外科教授,但對於他的言論,小弟實在不敢苟同。

有病當然要「醫住先」,但問題是用來「醫住先」的藥是否有效。藥一定有副作用,吃一隻沒有效用的藥肯定是弊多於利。

醫學第一原則,”Do no harm”

病人有細菌感染,最好當然用抗生素。但就算沒有抗生素,也不等如我要胡亂煉煉仙丹,找找巫醫,放放血,驅驅魔,落落降頭啊...

「政改後大家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民主成分已較多,大家何不代著先?總比原地踏步好。」

這類說話我可聽得多了。但其實看似有效實則無效的藥,往往比完全無用的藥更危險,因為它令醫生及病人都鬆懈起來。

正常病人有細菌感染,假如你用了類固醇,病人會短暫看似好轉,因為藥物可以消炎退燒。但之後病情就會急轉直下,因為它同時抑制免疫系統,令細菌生長更快,最後令病人迴天乏術、兩腳一伸、與世長辭。所以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人要服食類固醇,這類病人發燒時醫生都會特別小心,確保不是感染,才敢開藥。

又例如病人貧血,一個差勁的醫生會開鐵丸「醫住先」。結果病人貧血病徵好了,血色素高了,以為沒有事就不再求醫。結果原來他有大腸癌令腸出血所以貧血,就這樣錯過了治療時機。

又例如小孩長期嘔吐,一個差勁的醫生會開止嘔葉「醫住先」。但結果原來他原來有腦癌令臚內壓上升所以嘔吐,病人以為好了就放心起來,就這樣又錯過了治療時機。


總之,看似有效實則無效的藥,往往比完全無用的藥更危險。永遠謹記行醫第一守則,”Do no harm”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赤道》:荷里活規模的港產片



《赤道》這套電影毀譽參半,有人很喜歡,也有人覺得很爛。小弟應該比較偏向前者吧。對這套電影,縱然談不上十分喜歡,但絕對談不上爛吧?

《赤道》用了《寒戰》的舊班底,格局也與《寒戰》類似,以一單衝突帶出背後更大勢力間的鬥爭。《赤道》的野心比《寒戰》更大,劇本複雜,牽涉到香港、大陸、韓國,更至英美的勢力,又到了澳門、上海、韓國、日本取景拍攝。這種「環遊世界」的拍攝規模,在港產片少見,簡直可以與荷里活媲美。

那為甚麼有不少人認為它是爛片呢?綜合一下網上意見,主要原因有二:

一,電影親中,一句「跟香港作對,就是跟中國作對」比粗口更難聽。

二,電影爛尾,沒有結局。

但真是如此嗎?筆者也得為它平一平反。

電影其實並沒有怎麼親中呀,只是真實反映出大陸的霸道,某程度上是帶點諷刺啊。張家輝多次強調要記得「自己是香港人」,要維護香港利益,卻不斷被大陸「大石砸死蟹」。那句比粗口更難聽的「跟香港作對,就是跟中國作對」也是出自霸道的大陸人口中。片中不少令人內心不舒服的片段,其實也只是事實的反映,我感覺不到電影對大陸有任何褒揚

至於結局爛尾這點,要看你的接受程度。小弟認為在完成一個高潮位後完結是非常常見的事情,雖然這樣做或許有點未夠完全的感覺,但假如劇本太長太複雜,要分幾集才拍得完整,那這個做法也是無可避免。只要完結的位置選得恰當就可以了。舉一些知明電影為例子,《死亡筆記》於夜神月令南空直美自殺後完結,《哈利波特之死神的聖物 上》於哈利波特與雷思壯大戰,多比戰死後完結... 大家不會覺得這些故事爛尾,因為它們的完結位選得好,都是一個重要高潮完結後。所以以這點看來,《赤道》以一個大轉折位,赤道真正身分曝光,把警察殺光後完結,其實不算太差吧?觀眾接受不到,只不過是因為事先不知道,沒有心理準備,所以有些期望落差,就覺得結局很爛而已。如果導演一早公布故事尚未完結,將會拍續集,那觀眾的感覺應該會好些吧?

不過,電影的確有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劇本過分複雜下,有些地方解釋得不清楚。另外,劇本規模太大,大得有點「離地」,故事不似《寒戰》般「可行」,觀眾的代入感或許就會減少。

總括而言,《赤道》是部野心很大,大得接近荷里活規模的港產片。以同樣的班底來就,小弟其實喜歡《寒戰》多些,但《赤道》鬥智鬥力,各股勢力各出奇謀,互相比併,其實相當精彩,絕對算不上爛吧?

史丹福推介度:75/ 100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還有甚麼能夠阻止Marvel稱霸世界?



千呼萬喚此出來,期待了年多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終於上畫!如果你跟我一樣看足之前10Marvel電影,你會明白看Avengers不止是為了看一部電影,而是為了見證一個時代的回憶。

先談動作,今套的打鬧場面密度極高,遠高於第一集只有航母大戰及紐約大戰,密度應該僅次於《美國隊長2》,但場面的規模當然比《美國隊長2》大,由非洲打到韓國打到東歐,幕幕精彩,而五花八門,有群戰,有單打獨鬥,連災難片式的逃難救人都有。

劇情方面,非常豐富。有人說太過豐富,追不到,不過我這種每套電影最少看兩次的忠實Marvel迷,覺得還可以吧。不過我得承認不熟前作的人會看得有點辛苦。劇情莊諧並重,笑位很多,Tony Stark一貫口衰,但Ultron也不惶多讓呀,明明性格似足其爸爸Tony Stark卻又不願承認,兩人鬥嘴,很是可愛。雷神之鎚又是另一個重要笑位來源。但今集dark side也明顯較多,導演嘗試以眾人的過去來描寫英雄也有其恐懼,令劇本提升到Dark Knight之類更deep的英雄片,但略嫌不夠深入,流於片面,「到鹿唔識脫角」,but nice try,方向不錯。而片未有人戰死一幕,假如大家沒有中伏地看到蘋果的劇透,應該會覺得很動容和震撼。Black WidowDr Banner有感情戲,不錯但略嫌兀突,如果在前作有點鋪排更好。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忠實Marvel迷,也許更令你感動的,是欣賞電影的鋪排。初看第一集Avengers,發現它們竟然用了五部電影去鋪排一個故事,實在太驚喜太意想不到了。(當時沒有追得像現在般貼,要到電影上畫時才得知這項壯舉。)這部當然更加厲害,是用了10套電影來鋪排的,它們所建立的宇宙大得令人難以想像,令人讚嘆。看電影時,常常都可以refer to前作,回想起原來某樣事物、某個元素,原來是出自之前的電影,自然就會開始驚嘆這個系列的偉大。這是Marvel迷才明白的感動,是男人的浪漫。

覺得今年的英雄電影很令人滿足嗎?那要小心,下年的更加恐怖!有《Deadpool》!(嘩!) 有《Batman V Superman》!(嘩嘩!) 有《X-men: Apocalypse》!(嘩嘩嘩!) 有《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Captain America大戰Ironman)(嘩嘩嘩嘩嘩!)

最後是12random想說的事:

1. Ultron很弱嗎?我覺得還好吧,它可是足足死了三次才真正死得了啊!

2. 當然,如果比起來,X-men中同樣是機械人的Sentinels的確強很多而令人絕望的感覺大很多。

3. Quicksilver很帥,但自己還是比較喜歡X-men版的。所謂年少氣盛,青春版比較襯他,加上Time in a bottle一幕,實在一絕。

4. Quicksilver會復活嗎?我自己不太想了,現在這樣子很淒美。(不過Marvel絕少有角色可以真正死得斷氣。)

5. Hawkeye竟然已經有仔女,又有個靚靚老婆,而我竟然毫不知情,太可惡了!!!

6. 早很多年前我就覺得Jarvis其實強的很,應該加入復仇者,果然如是!我料事如神!

7. 其實Ultron多做幾個大Ultron可以嗎?何以只做一個大Ultron,讓很多小Ultron被復仇者虐待?小Ultron弱得連黑寡婦用手槍都擋得著。

8. Iron Patriot變回War Machine?!美國政府真得閒,時常油新油。

9. Ironman上回炸掉所有裝甲,今回又建了新的?沒有交代原因呀,不怕Pepper生氣嗎?

10. Hydra人今套沒喊heil hydra…

11.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相信鐵定再破今年全球票房紀錄,幸好。年頭的最高票房電影竟然是SM片《Fifty Shades of Grey》,我接受不了。

12. 雖然《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鐵定再破全球票房紀錄,但有時會想,計算票房其實沒有甚麼意義吧?翻看紀錄,最高票房的50套電影中有44套皆為2000年代的電影。我才不信2000年代以前沒有好電影,所以我絕對有理由相信現今電影屢破票房紀錄只不過是因為戲飛賣得比較貴而已。其實計算入場人次是不是更客觀及有意義?


史丹福推介度:90/ 100

《衝鋒車》:玩得夠癲,對白精警



很難形容這部電影,喜劇?警匪片?動作片?劇情片?好像全都是,又好像全都不是。這類不知如何定義的電影,有些會很難看(因為自己都搞不清定位,如《紅van》把一部懸疑驚悚片拍成一部笑片。咩料呀?),這部卻毫無疑問是好看的那一類。

好看點一,玩得夠癲。這部電影有濃濃的幽默感。一班笨賊將紅van改裝成一部衝鋒車,假冒警察搶劫偷屍,撞橋遇到一班殘暴得多的賊及一個疑似「神探」,最後發展到一班賊去捉另一班賊,單看故事大綱已經夠瘋狂。冒警偷屍、舊AK改裝機槍、保齡球打賊車,玩得很癲,無厘頭得來又可以令你棒腹大笑。

好看點二,對白精警。那些對白,帶有一點港式幽默,又有些很有智慧的暗諷。我一向覺得,如果一句對白,能令觀眾走出戲院後還記載,那它必定是句精警的對白。而這套電影,我輕易就可以背得出一堆對白,可見幕後創作團隊明顯有下過工夫。

好看點三,夠本土。這明明是一部合拍片,但你偏偏又找不出一絲大陸味,片中是滿滿的香港情懷,有紅van,有港式粗口,有一堆港人才明白的精警對白,更有些疑似諷刺政治的情節,令港人甚有共鳴。

同樣是紅van,同樣是本土,上年那套紅van明明是懸疑驚悚片卻在片尾忽然拍成瘋瘋癲癲無厘頭,令人有個錯誤期望,其實當時戲院都是充滿笑聲,但觀眾不是expect這個嘛。這套擺明車馬瘋瘋癲癲無厘頭,加點港式本土情懷,明顯討好得多。


史丹福推介度:77/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