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clear... 300,clear... 360,clear... 再來,360,clear...」
近日TVB在深夜時份一連重播3套《妙手仁心》,有觀看的朋友都一定記得這些驚心動魄的「電」人急救場面。
《妙手仁心》是一套製作認真的劇集,我覺得有90%以上的醫學知識都是準確的,唯獨是俗稱「搓人」的心肺復甦及「電人」的心臟除顫鏡頭,則是出色如《妙手仁心》都搞錯了。
首先,俗稱「電」的心臟除顫(Defibrillation)並不應該持續地做的。心臟除顫的作用其實不是令病人恢復心跳,它只是利用很大的電流把心臟的一切電流活動停止,希望心臟之後可以重拾自己正常的電流活動。如果心臟肌肉本身不夠血液或者養份,它根本就不能回到正常的電流活動,也不會重新停動。所以在心臟除顫後,應該立刻持續進行體外心臟按壓術(external cardiac massage),俗稱「搓」。「搓」可以透過外來的力把心臟中的血液壓到全身,令身體其他重要器官暫時獲得養份,同時也可以增加心臟肌肉的血液供應,令心臟重新跳動的機會增高。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指引,標準做法是「搓」30下,給病人兩口氧氣,重複做5次,之前才「電」一下。如果「電」完後心臟仍然未能回復跳動,就應再「搓」30下,給病人兩口氧氣,重複做5次(大約是2分鐘的時間),之後再「電」一下。所以像《妙心仁手》般,醫生很鍥而不捨、出盡全力地連續為病人「電」五、六次之後救回病人的情節是不存在的。
另外更重要的是,心臟除顫不是在任何心臟停頓的情況都可以使用的。之前提過心臟除顫的作用其實不是令病人恢復心跳,它只是利用很大的電流把心臟的一切電流活動停止。所以心臟除顫其實只能在病人因不正常電流活動而引起的心臟停頓中使用。更準確地說,心臟除顫只能在兩種心律中使用──心室纖維性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及無脈性心室頻脈(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ulseless VT)。如果心臟監測儀顯示一條直線,即心臟完全沒有電流活動,那麼再「電」也是於是無補的。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指引,這時應該繼續「搓」,每隔三至五分鐘打10ml 1:10000的adrenaline強心針(俗稱「大A」),並且盡力找出並改正令到心臟停止的原因。
這些原因包括5個H及5個T:
Hypovolaemia(低血容)
Hypoxia(組織缺氧)
Hydrogen ion (acidosis)(酸中毒)
Hypo-/hyperkalaemia(低血鉀/高血鉀)
Hypothermia(低溫)
Thrombosis, pulmonary(肺動脈栓塞)
Thrombosis, coronary(冠狀動脈栓塞)
Tension pneumothorax(張力性氣胸)
Tamponade, cardiac(心包填塞)
Toxins(毒素)
Hypovolaemia(低血容)
Hypoxia(組織缺氧)
Hydrogen ion (acidosis)(酸中毒)
Hypo-/hyperkalaemia(低血鉀/高血鉀)
Hypothermia(低溫)
Thrombosis, pulmonary(肺動脈栓塞)
Thrombosis, coronary(冠狀動脈栓塞)
Tension pneumothorax(張力性氣胸)
Tamponade, cardiac(心包填塞)
Toxins(毒素)
以下是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的醫治心臟停頓病人的流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總的來說,雖然「電人」很有戲劇效果,看起很觸目驚心,很能顯示到醫生鍥而不捨的毅力,但在真實世界中其實並不是如此的有用。有經驗的醫生都會發現,其實絕大部分心臟停止的病人的心律都是屬於不可以「電」的。就算心律是可以「電」的,也不應該一「電」再「電」。如果心臟「電」不起,就應該即刻「搓」,「搓」30下,給病人兩口氧氣,重複做5次,之後才再「電」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