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諾貝爾生物學及醫學獎剛剛公佈了,由Jeffrey Hall、Michael Rosbash及Michael Young三位研究生物晝夜規律的遺傳學家奪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們的身體很聰明,在早上會夠精神起床,在晚上自然有睡意。大家搭完長途機之後,都一定試過受到時差的困擾,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又會重新適應,返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正常規律。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的身體可以這樣聰明,就像有一個內在的時鐘呢?
這個現象雖然與我們息息相關,但人類對它的認識一直不多。直到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家Seymour
Benzer及他學生Ron Konopka的發現,才為科學家開了一道門。Seymour Benzer的專長是研究基因與行為的關係,他與學生發現了幾種特別的果蠅,牠們都有異於正常的晝夜規律,有一種果蠅完全沒有晝夜規律,有一種的晝夜周期規律較正常長,又有一種的晝夜周期規律較正常短。經過持續的研究,他們終於發現了這些果蠅都是因為同一條位於X染色體的基因異常而引起的。Ron Konopka把這條基因命名為period,因為它控制了生理時鐘的周期規律。之後Jeffrey Hall、Michael Rosbash團隊,及Michael Young分別複製了period基因。
到了1990年,Jeffrey
Hall、Michael Rosbash及Paul Hardin三位學者繼續對period基因與果蠅生理時鐘進行研究,他們知道period基因負責製造一種叫PER的蛋白質。但PER是如何控制晝夜規律呢?他們發現PER蛋白的含量有一個24小時的周期性變化。當果蠅「覺得」到夜晚的時候,PER的mRNA會到達高峰,然後PER蛋白在約6小時後也會到達高峰。Period基因若產生變異,就會改變PER mRNA與蛋白質的波動。根據這些發現,他們提出period基因的蛋白產物有24小時的週期循環,而且利用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機制去抑制mRNA的製造。
Michael Young與Amita Sehgal團隊之後又發現了另一個叫timeless的基因,它的mRNA與蛋白也有24小時的周期性變化,而且timeless基因製造的TIM蛋白可以與PER蛋白結合,一起影響晝夜生理時鐘。在夜晚開始時,PER及TIM蛋白開始增多,它們結合並且累積,到了夜深它們就走進細胞核入面,抑制mRNA的製造。到了1996年,Michael
Young與Amita Sehgal團隊又發現光可以分解TIM蛋白,從而減少PER蛋白。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光可以改變我們的生理時鐘。
我們知道了甚麼機制會抑制PER及TIM,卻還未知道甚麼因素可以驅使他們的製造。幸好之後cycle及clock基因的發現令這些問題慢慢變得清晰。Cycle基因由Joan Rutila聯同Jeffrey Hall及Michael Rosbash在果蠅中發現。Joseph
Takahashi在老鼠中則發現了另一個重要的clock基因。Cycle及clock基因的產物可以與E-box蛋白結合,激化period與timeless基因,刺激PER及TIM蛋白的製造。這些研究雖然最初在果蠅上發現,但科學家慢慢在哺乳類動物而至人類體內都找到類似的基因。
簡化的果蠅生理時鐘機制(來源:Riken Research) |
這些研究令到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這門新學問大鳴大效,到了今時今日,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更多的基因及其機制去控制生理時鐘。這些基礎研究已經被應用到內分泌學、癌症科學、腦神經科學中;而生理時鐘的擾亂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生理時鐘這個基礎研究得到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充分地顯示了它在科學界的重要性。
史丹福剛聽到有朋友說facebook有人留言指「買唔起樓的科目是垃圾科」,史丹福實在感到痛心,所以我打算借一小段去談談基礎科學的重要。記得小弟一位很尊敬的教授曾經說過:”No knowledge is useless.” 世界上並沒有無用的知識,只有認識得不夠深入,不知道怎樣去用的人。基礎科學往往需要很多年的發展才可以發展到應用的階段,但這並不等如它沒有用。相反,它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基礎科學的研究,我們又怎能夠發展出今天的藥物、手機、電腦、電池及各式各樣的機器呢?大家怎能夠偽善地一邊享受著基礎科學為我們帶來的便利,一邊貶低基礎科學的價值呢?在香港,做基礎科學研究是很難的,很多科學家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但卻得到遠低於他們應得的經濟得益。既然香港給不到他們豐厚的經濟得益,我們是不是應該至少給予他們一份應得的尊敬呢?
資料來源:
1. Rosato E. Tauber E, Kyriacou CP.
Molecular genetics of the fruit-fly circadian clock.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6;14:729-738.
2. Hardin, P.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Circadian Timekeeping in Drosophila. Advances in Genetics. 2011;74:141-17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