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玩轉腦朋友》:做人沒有苦澀可以嗎?



看到結尾,臉頰濕濕的,原來一行眼淚已不由自主地落下。

小弟自問不算感性,可以令我眼濕濕的電影倒有一些,但可以搾出我一行眼淚的,真的絕無謹有。除了《Toy Story 3》,就是這套《Inside Out》。

Pixar的創意果然是世界一絕,竟然想得出一個講腦部運作的故事,更請了一班腦神經專家做顧問,玩盡了情緒控制、長期記憶、抽象思考、潛意識、做夢等等現象,可以說比《Inception》玩得更深入更徹底。

Concept雖好,實行起來卻非常非常困難,但Pixar又再做到了。從Riley搬家帶出一幕幕的情緒改變,展開阿樂與阿愁在腦海的歷險,最後帶出要成長原來就不免要遺忘童年的回憶,及悲傷原來都有其用處這些人生大道理。Pixar竟然可以把這些大道理化成形象化的故事,小朋友看腦海歷險覺得熱鬧好笑,大人們卻早已哭成淚人。

(Spoiler alert!)

電影帶出的兩個主題,帶出兩大催淚位。

一是成長。乒乓為了救阿樂而犧牲自己,還有比這更赤裸裸更催淚的比喻嗎?原來人要成長,有些童年的回憶就必須要遺忘。多麼美好的回憶,有時候時也需要放手。Riley腦海的小島在成長過程中都一一崩塌了,之後才重建出新的,更多姿多彩的小島。

二是情緒控制。生活總有不如意,很多人(包括小弟)喜歡扮作樂觀,喜歡強顏歡笑。但原來悲傷有時候是必要的,與其抑壓它,不如讓它適當地宣洩。哭過了,我們才會成長。哭過了,我們才會珍惜自己所有,珍惜自己的家人、朋友,所有關心自己的人。Riley最後擁著父母痛哭,又是另一大催淚位。

總的來說,Pixar電影經過《Brave》與《Cars 2》的低潮後,似乎終於強勢回歸。《Up》是用頭十分鐘去搾取你的眼淚,《Toys Story 3》是用尾十分鐘去搾取你的眼淚,《Inside Out》是用全套電影去搾取你的眼淚。它毫無疑問是Pixar最有深度又最令人感動的電影,是小弟第二喜歡的Pixar電影。(小弟還是喜歡《Toys Story 3》多一點。)


史丹福推介度:87/ 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