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

有病就要「醫住先」?

【明報專訊 港聞2015520 星期三】曾以癌症比喻佔中行動的港大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圖),昨在商台節目表示,通過政改方案等同有病要「醫住先」,否則是等死。 盧寵茂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以白血球含量比喻政改,指含量不一定是百分百達標才是正常,普選沒有國際標準,要視乎實際情况,現時要改變人大 831決定是不切實際,若為香港好,大家都要向前行。 他又指出,佔領運動至今,不守法的思想仍然存在,破壞社會法治,例如在學生活動舉黃傘、趕走內地遊客,擔心這些思想會像癌症遺傳下一代。

盧教授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外科教授,但對於他的言論,小弟實在不敢苟同。

有病當然要「醫住先」,但問題是用來「醫住先」的藥是否有效。藥一定有副作用,吃一隻沒有效用的藥肯定是弊多於利。

醫學第一原則,”Do no harm”

病人有細菌感染,最好當然用抗生素。但就算沒有抗生素,也不等如我要胡亂煉煉仙丹,找找巫醫,放放血,驅驅魔,落落降頭啊...

「政改後大家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民主成分已較多,大家何不代著先?總比原地踏步好。」

這類說話我可聽得多了。但其實看似有效實則無效的藥,往往比完全無用的藥更危險,因為它令醫生及病人都鬆懈起來。

正常病人有細菌感染,假如你用了類固醇,病人會短暫看似好轉,因為藥物可以消炎退燒。但之後病情就會急轉直下,因為它同時抑制免疫系統,令細菌生長更快,最後令病人迴天乏術、兩腳一伸、與世長辭。所以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人要服食類固醇,這類病人發燒時醫生都會特別小心,確保不是感染,才敢開藥。

又例如病人貧血,一個差勁的醫生會開鐵丸「醫住先」。結果病人貧血病徵好了,血色素高了,以為沒有事就不再求醫。結果原來他有大腸癌令腸出血所以貧血,就這樣錯過了治療時機。

又例如小孩長期嘔吐,一個差勁的醫生會開止嘔葉「醫住先」。但結果原來他原來有腦癌令臚內壓上升所以嘔吐,病人以為好了就放心起來,就這樣又錯過了治療時機。


總之,看似有效實則無效的藥,往往比完全無用的藥更危險。永遠謹記行醫第一守則,”Do no har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