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輸血史上最大的悲劇

來源:Jochen Sands/Digital Vision/Thinkstock



血友病人是一個相當悽慘的群組。在20世紀初期,血友病人的壽命很短,大多數病人都會在2030歲時因內臟嚴重出血而死。二次大戰期間,輸血的技術大有進步,血友病人可以透過新的輸血漿方法,補充體內缺乏的凝血因子,他們的平均壽命因而提升至約40歲。之後又再出現了更新式的冷凍沉澱品(cryoprecipitate)及濃縮凝血因子製劑(coagulation factor concentrate),這些新的治療方法令血友病人的壽命及生活質素都進一步提升。血友病人本來看似可以走出黑暗,迎來曙光,誰不知等待著他們的是一個更大的惡夢。我接下來要介紹的是輸血史上最悽慘,最令人痛心的歷史。

1980年尾,美國的同性戀社群爆發了一個神秘的疾病。好幾位本來健壯的年輕人都得到了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或是肺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這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現象,因為這兩個疾病都本應只在免疫力很弱的老年人中出現。科學家最初對此疾病毫無頭緒,他們提出過很多猜想,例如同性戀者對肛交時外來的精子產生抗體,又或者同性戀性使用亞硝酸戊酯(amyl nitrite)作為壯陽藥引起的不良藥物反應。

1982年初,美國一位接受過濃縮凝血因子VIII製劑的血友病人因肺囊蟲肺炎而死亡。有醫生認為可能是因為血液製品受到肺囊蟲污染,不過由於肺囊蟲肺炎太罕見,所以亦有細心的醫生提出這可能與同性戀社群中爆發的疾病相關。之後,又多幾位血友病人都出現類似的免疫力受損症狀。與此同時,不少海地人及靜脈注射濫藥者都得到相同的疾病。同性戀者、血友病人、靜脈注射濫藥者及海地人成了疾病爆發初期情況最嚴重的四個社群,有人甚至把這個神秘的疾病稱為「4H病」,4H分別代表homosexualshaemophilicsheroin usersHaitians

肛交與使用亞硝酸戊酯在血友病人或海地人中顯然是不常見的。串連起這四個群組,新的疾病似乎更像是一個血液傳播的傳染病。有鑑於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與血液製品工業、同性戀者與血友病人的代表展開了一次會議,討論一下方法去減低新疾病經血液傳播的機會,其中包括了禁止同性戀者捐血。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提出反對。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顧慮。血液製品工業人員覺得尚未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證明新病可由血液傳播,他們自然不想花額外資源去篩查捐贈者,或者改變招募捐贈者的方法。同性戀者覺得禁止他們輸血會做成不必要的歧視,加強大眾對他們的偏見。血液製品工業人員亦與同性戀者「同聲同氣」,對他們的意見大表讚同,不過真正的原因是同性戀者是重要的捐血來源,如果禁止了同性戀者捐血,會對血液製品的供應做成重大影響。至於血友病人,他們則覺得只有幾位血友病人得到症狀,這可能是長期輸血令免疫力受損所致,並不一定與新疾病有關。他們不想與同性戀者扯上任何關係,覺得這樣會令他們受歧視,他們又害怕如果血液製品的供應受影響,他們有可能會打回原形,重新回到二十世紀初期的狀態,出現很多併發症及很早過身。在百般反對下,這些措施最終不了了之。

1982年,雖然大家仍然未知道新疾病的成因,不過還是為它起了個名稱,叫後天免疫力缺乏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AIDS),又根據英文音譯為愛滋病。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人員並沒有放棄,他們再接再勵,努力尋找科學證據去證實疾病由血液傳播。他們有幾個重要的發現,例如他們發現新疾病的患者有很多都有抗乙型肝炎的抗體,代表他們接觸過乙型肝炎病毒,而乙型肝炎病毒是已知的血液傳播疾病。這也為輸血界帶來了一個原始的方法去查新病。基於抗乙型肝炎的抗體與新的愛滋病相關,那麼只要把帶有抗體的血液排除,理論上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另一方面,他們也掌握了更確實的證據去證明疾病由血液傳播,一個20個月大的小童在接受了輸血後得到了愛滋病的症狀,而其中一位捐血小板給他的捐贈者其後又證實患上愛滋病。

到了1983年,兩個分別來自法國及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引起這個怪病的原兇,兩個團隊分別把病毒命名為淋巴腺病相關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簡稱LAV)與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三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3,簡稱HTLV-III)。最終,原來他們發現的病毒屬同一種病毒,病毒名稱之後被統一成今天所用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

到了這時侯,醫學界終於知道自己的敵人是誰。之後,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加熱滅活的方法去消滅濃縮凝血因子製劑中的病毒。此後,輸血界又陸陸續續引入不同的方法去預防愛滋病毒的傳播,包括更嚴謹的捐贈者篩選及新式的病毒篩查技術等。 這些措施很快就有顯著成效。在美國,1985以後出生的血友病患者都沒有再因輸入濃縮凝血因子製劑而感染到愛滋病毒。不幸的是,198184年這短短幾年間的傳播個案卻是災難性且無可逆轉的,美國接近一半的血友病患者都被感染了愛滋病毒,並且大部分都在未來的十年內死亡,這簡直是一個毀滅性的屠殺。

其實,很多不同的血液病人都需要接受輸血,例如血液癌症病人或者重型地中海貧血症患者。為何唯獨血友病人成了重災區呢?原來濃縮凝血因子製劑是由過萬個捐贈者的血漿混合提煉出來的,因此只要有少數的捐贈者受病毒感染,製造出來的製劑就會全受污染。再者,為了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血液製品工業界把捐贈者的限制設得很鬆,有些捐贈者甚至可以獲得金錢回報。這樣的一個如「賣血」般的做法,自然是非常危險,它可以吸引到很多有高危因素的捐贈者,例如囚犯、酒者、濫藥者。加上當時未有可靠的科學方法去篩查愛滋病毒,一爆發起來自然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這個故事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但世上卻有很多既自私又愚蠢的人依然未有學懂教訓,令這些可怕的人禍繼續上演。如中國河南在上世紀90年代流行到非法血站「賣血」賺錢,政府提出了「要想奔小康,趕緊賣血漿」的宣傳語,而河南睢縣電視台更是在廣告中宣稱「不賣血就是不愛國」。但是當時中國對血液採集和處理方式非常落後,簡直可以用可怕來形容,這些血站不單重用針頭去在賣血者身上採血,甚至在使用離心機抽血漿時會直接把上一位捐贈者的血液輸回新的捐贈者體內,又再把這位捐贈者的血輸回下一位捐贈者體內。這些可怕的做法當然會做成愛滋病的瘋狂傳播。河南及其他的一些農村地區都相繼出現了所謂的「愛滋村」,也就是說整條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愛滋病人。

中國有幾位醫生,包括高耀潔及王淑平都相繼發現問題,並進一步探究愛滋病大流行的原因。不過由於她們的行動觸動到地方官員的利益,於是努力尋求真相的她們反而受到政府的迫害。官員們很想隱暪過失,而且他們似乎都覺得,「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真是「合乎國情」。高耀潔及王淑平二人最終都因不斷受打壓,最終要流亡美國。到現時,仍然有很多當年的資料未被完全公開,不過據估計,當年的「血禍」至少做成了50萬人受感染,真是令人悲憤不已。

資料來源:

1. Evatt, B. L. (2006). The tragic history of AIDS in the hemophilia population, 1982-1984.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4(11), 2295–2301

2. SPRINGER VERLAG, SINGAPOR. (2018). Hiv/Aids In China: beyond the numbers. S.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