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骨髓細胞 |
把一張骨髓抽吸抹片放在顯微鏡下,最先映入眼簾的必定是巨核細胞(megakaryocyte)。巨核細胞貌如其名,就是「巨」。它們可是骨髓中最大的細胞。一顆紅血球的直徑約6-8μm,巨核細胞直徑卻達50-100μm,是紅血球的10-15倍。比起其他細胞,它簡直就是一個超級巨人。巨核細胞有很多細胞核,而當它成熟之時,它的細胞質就會分裂開去,這些脫落的細胞質就是血小板。一顆巨核細胞可以分裂出過千粒血小板。有趣的是,骨髓中最大的巨核細胞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卻是血液中最小的細胞,平均直徑只有0.5-3μm,把它與其他血細胞拼在一起的話,血小板簡直就只是一顆微塵。
骨髓中另一個重要的成員就是粒細胞先驅細胞(granulocytic
precursor)。粒細胞泛指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嗜酸性白血球(eosinophil)與嗜鹼性白血球(basophil)及它們的先驅細胞。它們都需要在骨髓中經過一段成長的過程才能成為成熟的細胞,它們的成長過程大同小異。以血液中佔最多的嗜中性白血球為例,家族中最原始的成員是母細胞(blast),之後它會經母細胞→前髓細胞(promyelocyte)→髓細胞(myelocyte)→中髓細胞(metamyelocyte)→帶狀細胞(band form)→節狀嗜中性白血球(segmented neutrophil)的過程成長。
最原始的成員母細胞有非常高的細胞核比細胞質比例(nuclear:
cytoplasmic ratio),大家只能見到非常少的細胞質。它的染色質(chromatin)看上去很「鬆」,而且偶爾可以找到核仁(nucleoli),也就是細胞核中看起來顏色較淡的部分。
母細胞(紅色箭嘴) |
前髓細胞是這一系列細胞中最大的,細胞核稍為側向一邊,它有非常重要的三大特徵:核仁、原發性顆粒(primary granules,是粗粗的紫紅色顆粒)、高基氏區域(Golgi
zone,也就是細胞核旁邊有一個淡色的區域)。
髓細胞比前髓細胞細小,且沒有核仁,顆粒變了次發性顆粒(secondary
granules,是幼小的橙紅色顆粒),也沒有了高基氏區域。
中髓細胞的細胞核少少地凹了下去,但最幼的部分佔細胞核直徑三分之一以上。隨著細胞的成熟,細胞核也會越來越凹進去。當細胞核最幼的部分只有少於細胞核直徑三分之一,我們就稱它們為帶狀細胞。節狀嗜中性白血球是家族中最成熟的成員,它的細胞核已經凹到分成了一節節。
前髓細胞(紅色箭嘴)、髓細胞(藍色箭嘴)、中髓細胞(綠色箭嘴)、帶狀細胞(紫色箭嘴)、節狀嗜中性白血球(啡色箭嘴) |
至於骨髓中那些細胞核又圓又實的血細胞就是紅血球先驅細胞(erythroid
precursor)。正如粒細胞先驅細胞,紅血球先驅細胞一樣有一個由原始到成熟的過程。最原始的先驅細胞又大又藍,染色質很「鬆」。當細胞慢慢成熟時,細胞質及細胞核都會變小,細胞質的顏色則會變淺然後變紅,這是因為較成熟的紅血球先驅細胞會開始製造紅血蛋白。至於染色質則會隨著成熟而變「實」。不同成熟程度的紅血球先驅細胞在組織細胞學上有不同的名稱,不過臨床上醫生也甚少理會,不少血液病理學家都不再細分,把它們統稱為紅血球先驅細胞就好了。
除了紅血球先驅細胞、粒細胞先驅細胞及巨核細胞三大家族外,骨髓中原來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細胞,如漿細胞(plasma cell)、巨噬細胞(macrophage)、肥大細胞(mast cell)、蝕骨細胞(osteoclast)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等。它們的數量雖少,卻都是身體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為免大家食不消,今次就先介紹骨髓細胞中的三大家族好了,下次再跟大家介紹其他數量較少但同樣很有趣的細胞。
資料來源:
Bain, Barbara Jane. Blood Cells: a
Practical Guide. John Wiley & Sons Ltd., 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